-
亳州,位于中国安徽省西北部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。根据考古和历史记载,亳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。在夏商时期,亳州地区属于商朝的版图,商汤曾在此建立都城,这标志着亳州作为都城的历史。
在周朝时期,亳州地区属于宋国,宋国是周朝的诸侯国之一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,这里依然是重要的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。
秦朝统一六国后,设立颍川郡,亳州地区属于颍川郡管辖。汉初,刘邦建立汉朝,亳州地区成为汉朝的属地,并在此设立了多个行政单位。
此后,历代的朝代都在亳州设立过行政机构,使得亳州成为连接中原与江南的重要交通枢纽。特别是东汉时期,光武帝刘秀曾在此起兵,后来建立了东汉王朝,亳州因此被誉为“三国故里”。
综上所述,亳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,其作为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历史至少有3000多年。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,亳州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。


举报 -
大量新石器时期遗存表明,远在七八千年以前,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,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。炎黄时代,帝喾(黄帝曾孙)代颛顼为帝,都于亳(今亳州市)。

夏时,亳州境西北为有虞氏,东南为涂山氏。商成汤选任贤能,归顺者众,一举灭夏,建立商朝,都亳(今亳州市)。亳州境内建有嵇方国。西周初,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此建立姜姓焦国,修筑焦城。春秋初期,焦国被陈国所灭,焦城属陈国。鲁僖公二十三年(公元前637年),楚国伐陈国,夺取境内的焦城、夷邑(今城父镇)。 秦时,置谯县、城父县,谯县属砀郡,城父县以及大部分地区属泗水郡。 汉时,东汉建武十八年(42年),在谯县治豫州刺史部,治所为谯郡(今安徽省亳州)。

三国时期,魏皇初二年(221年),封谯郡为 “陪都”,与许昌、长安、洛阳、邺并称 “五都”。 西晋时,在此置谯国,后又为谯郡,治谯县。北魏正始四年(507年),为南兖州治所。北周建德六年(577年),北周灭北齐,南兖州属于北周。鉴于谯城为军政重镇,北周在谯县设置总管府,统辖数州。北周大象元年(579年),周静帝将南兖州改称亳州。 隋大业三年(607年),又改亳州为谯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,谯郡更名为亳州,武德七年(624年)改亳州总管府为都督府。

宋时,亳州属淮南路,宋真宗升亳州为集庆军,置节度使,统县七。金时,属南京路。 元时,亳州属汴梁路,下辖6县。元至正十五年(1355年),刘福通起兵反元,拥韩林儿在亳州称帝,建 “韩宋”政权,以亳州为都城。 明朝初年,亳州一度为县,属南直隶凤阳府。弘治九年(1496年),又升县为州,境内设义门巡检司。清初,亳州属安徽布政使司直辖。
举报 -
举报


